罗马仕充电宝召回危机致全员停工 管理层失联引哗然
罗马仕充电宝召回危机致全员停工 管理层失联引哗然
深圳这家以“罗马仕”之名炙手可热的充电宝企业,竟然在一个夏天的尾巴上,给旗下员工和整个行业泼了一盆冷水。2025年7月7日,罗马仕核心得到的消息是——全员停工,时间一声不响的定格在半年,工资缩水到令人咋舌的80%,而且管理层却像人间蒸发,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不是科幻片里的剧情,而是真实发生在创业与职场的残酷现实。
质量风暴引发企业存亡危机
事儿的起点,是那场轰动一时的充电宝起火事件。回想当时,3月一款20000mAh大容量电池在航班上突然冒烟燃烧,像一道闪电劈开了罗马仕的天。别看是个移动电源,影响却大到令人震惊——3C认证被暂停,快递不愿承运,连部分高校都对产品下禁令。这等“黑锅”掂在肩上,还要开始召回近50万台产品,老实说,谁顶得住?
创业之路从来不讲究温柔,尤其是罗马仕,这场质量大战直接逼急了公司的生命线。对外危机敲锣打鼓,对内却是员工愁云惨淡。
员工:从希望到失望,桥断了
公司以前还有800多人呢,现在只剩400余人,裁员动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财务部门的人也瘦身到只剩“老板亲戚”,这冷漠的变局如同高楼大厦被风吹得摇摇欲坠。召回期间,公司没少“盘活”人力资源——临时抽调,能喝水写字的都得上阵,甚至周末无偿加班。说到这里,要不是听到个别员工吐槽没有加班报酬,我差点以为这是自愿的团队加油会。
更刺激的是,那通知一发,人们发现办公门禁被取消,仿佛自己成了“潜逃者”,进不了公司门,也摸不着未来该往哪儿走。有人调侃,裁员没通知,停工没商量,管理层彻底消失在茫茫烟海,全公司一片哗然。
哪儿去了管理层?
公司管理层的消失,真是一块“重磅炸弹”。员工们的疑惑转变成焦虑,有点像暴风雨里失去灯塔的船只。平时,管理层最少还会冒个泡,比如组织个会议、推个微信公告啥的,可这次竟然杳无音讯。
其实谁都理解,面对这等天翻地覆的危机,藏起来自保也算人之常情。可问题是,作为企业领导,哪怕是风雨飘摇的时刻,也该给群众一线安全感吧?这缺席的沟通,仿佛给员工的一刀刀寒刃,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上的压力,瞬间拉满。
衣食无着:生活费大缩水的残酷现实
深圳今年最低工资2520元,停工之后工资压缩到接近2016元,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多人得过紧日子,别说假期旅游了,日常花销都得掂量半天。尤其对于很多年轻员工,这等“微缩水”的工资,仿佛一次冰冷的拷问,叫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职场未来。
其实,这也是很多创业企业在突发危机中常见的阵痛。资源有限,压力山大,员工却总得面对老实的现实歌声——房租、水电、饭钱,这一分钱一分货的生活,怎么会善待你满怀理想的初心?
外界视角:行业警钟与反思
业内大佬纷纷表示,罗马仕事件像个警示牌,直指充电宝行业几近“血透”的质量安全问题。安全检查须臾不能松懈,哪怕是在追求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握紧品质这根“生命线”。
更重要的是,这次危机再次暴露出企业管理透明度严重不足的硬伤——从裁员到召回、到停工的整个流程,不仅员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息共享,连外界也对企业的未来失去了信心。说白了,信息不流通,员工自然更难凝聚向心力。
未来:是缓慢的疗伤还是再度重生?
此次停工计划究竟能不能真的熬过半年?罗马仕又该如何挽救颓势,恢复昔日创业神话?这都是未知数。但在这条路上,罗马仕的每一步都悬着一把“双刃剑”。
能否把这次裁员、降薪、管理混乱中的伤疤,当做一个企业重塑的机会,是留给领导层的一场大考。职场的残酷不仅对管理者,更是对每一个员工的严峻挑战。
创业何尝不是一次次破茧的过程?但这次的破茧,看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疼痛。追梦的年轻员工,究竟还愿不愿继续这条路?这是罗马仕无法轻易回答的问题。
写在最后,面对一个行业“风暴中心”里的企业风波,我们无法奢望一蹴而就的光明。唯有盼望,罗马仕能够从召回的阴影中醒来,让团队再度凝聚,也让职场的苦难渐渐有了尽头。创业之路,没有谁容易——但至少,别让失联的管理层成为这条路上最沉重的负担。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