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外卖百亿补贴大战:订单激增250%,监管警示恶性竞争
2025外卖百亿补贴大战:订单激增250%,监管警示恶性竞争
2025年的夏天,外卖市场彻底热闹开了锅。你要是随便点个餐,刷刷饿了么、美团或者京东外卖,会发现那优惠券一波接一波,简直像是在过双十一。究竟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三大巨头早早布局,掀起了新一轮“百亿补贴大战”,订单量狂飙,达到了年初的2.5倍——单日爆到2.5亿单这数字,连骑手师傅都得喘一口气。
补贴大战现状:零元购导致订单暴涨
说起这波补贴大战的开头,得先提提京东。这家伙从年初就开始狂撒“0佣金”的大招,直接让众多餐厅的入驻门槛一下子降到冰点。阿里系很快跟着发动“淮海战役”等补贴攻势,美团虽然迟了一小步,但7月初也没闲着,补贴力度不输别人,部分订单甚至出现了“零元购”,让消费者激动地不得了。
订单量暴涨带来的精神愉悦和钱包的满足感,确实把外卖这个行业炸出新高度。茶饮、咖啡等品类表现尤为抢眼,比如“茶话弄”店的订单环比涨了160%以上,那家“茉莉奶白”,更是一举卖出超120万杯。平台活力十足,骑手们的忙碌也成了常态。
但是,谁来买单?大家有没有想过,零元购的背后,商家和平台都在承受着怎样的压力?京东外卖,有报道称他们每单亏损1.3元,支付的优惠加配送成本,把商家几乎压得喘不过气。美团虽然补贴比例低点,但依然占顾客支付价的1/4以上,商家实际拿到的钱少得可怜。饿了么的补贴更高级,商家实际收入缩水至不足7成的现象更普遍。
所以,这补贴大战,简直就是一场烧钱盛宴。外卖平台们你争我抢,补贴狂撒,商家和骑手的收入差距却让人捉急——骑手可能乐呵呵地忙活,商家却可能在账本上哭泣。
监管来了,警示声不断
7月中旬,市场监管局终于坐不住了,直接约谈了三大巨头,明说不能用补贴来“扭曲市场竞争秩序”。不过,监管喊话声一出来,消费者并没有马上停手,周末订单依旧爆棚,就是不带停的赶脚。这话里有话——大家钱花得痛快,骑手跑得欢喜,可凭啥说这不是一场恶性循环?
商家那边普遍吐槽:忙成狗了,却赚不到啥钱,补贴大战就像一场永无终点的马拉松,烧钱烧到自己家门口来。行业协会更是一边喊着“理性竞争”,一边发倡议要求平台收敛补贴,别把餐饮商家逼得太紧。这话说得虽好,落实起来却难,毕竟这年头,谁乐意自己放慢脚步,看别人在补贴上狂奔?
湖北、陕西、云南等多地餐饮协会联合发声,反对“无序低价内卷”,抱怨补贴大战让好端端的生意变成了烧钱战场,大家都急得发黄脸。市场需要一种回归正常的生态,但“疯狂补贴”这把双刃剑,撩起了消费者的剁手欲,也搅乱了行业血液循环。
美团“品牌卫星店”:不只是补贴补贴补贴
三巨头继续抢饭碗的同时,青涩的尝试也在悄悄展开。美团这个巨头打出了“品牌卫星店”的牌子,瞄准的是通过轻量化门店和科技赋能,实现成本压缩和效率提升,据说年底计划拥有超过1万家这类门店,覆盖全国各地。而且他们还搞了个“明厨亮灶”的直播透明化工程,想用技术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这一路径似乎在告诉大家,外卖市场不能单靠补贴烧,得靠创新和服务质量来撑起来。800多家头部餐饮加入卫星店,或许能缓解补贴大战留下的“痛点”,给整个行业带点新鲜氧气和长远的呼吸空间。
互联网动态外卖格局将迎转折点
这场补贴大战带来的浪潮,就像一场狂欢过后必然的清醒。2025年的外卖市场已然被彻底点燃,但订单飞涨250%背后,烧钱的火焰正渐渐烧穿行业健康的底线。监管的介入、商家的呼声、以及行业协会的立场,无不指向一个事实:这波补贴大战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走向更合理、更可持续的方向。
未来,外卖行业的竞争将不再只是价格战或者补贴赛,而是品质、服务、效率和安全的综合比拼。用户不光要便宜,也想要安心,骑手要有保障,商家要吃得饱。品牌卫星店的兴起给出了一个示范:轻资产、技术赋能或许是外卖下一个风口。
回头想想,要是一直靠烧钱拯救市场,迟早得烧成灰烬。希望2025年的这场战争,能带来理性与变革,而不是死循环的价格泥潭。毕竟,外卖不只是方便,更是信任和生活品质的体现。
而咱们这些每天点外卖的“吃货们”,也大概能期待个更靠谱、更安全、更实惠的外卖时代了。市场这盘棋,终于有望从单纯的狂欢补贴,走向稳健发展的棋局。时间会证明谁笑到最后。
外卖的未来,不止外卖那么简单。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