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欧洲议会将投票表决科技主权提案的消息引人关注。这项提案的提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欧洲为了应对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保障自身数字未来而深思熟虑的结果。

欧洲议会外景

时间线梳理:

  • 2023年5月26日之前:对AI主权的初步探讨。 早在2023年,欧洲就已开始探讨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主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现AI主权的七层战略”,强调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技术独立性的具体步骤和能力建设,包括数据主权、模型开发、应用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层面。这表明欧洲对科技主权的关注由来已久,并非短期的应急反应。
  • 2025年6月3日:ITRE委员会通过非约束性报告。 欧洲议会工业、研究和能源委员会(ITRE)于6月3日通过了一份非约束性报告,呼吁制定欧洲数字生态系统政策。该报告明确指出,欧洲在云计算、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通信基础设施等战略领域落后于美国和中国。报告建议消除私人投资创新的障碍,推广节能计算和区块链基础设施,并保障数字金融隐私。同日,自由软件基金会欧洲分会(FSFE)也强调,科技主权只有通过自由软件才能实现,呼吁公共机构采用自由软件,以确保透明度、共享专业知识并节省纳税人资金。此外,有报道指出,ITRE委员会在此次审议中也强调了公共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推动政府服务数字化、投入更多资金用于超级计算机、加密技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他们还支持欧盟委员会正在规划的“AI巨型工厂”项目,旨在帮助欧洲企业更轻松地开发自己的AI产品。
  • 2025年6月5日:提案细节披露,未来投票展望。 据悉,该提案的起草人、亲比特币议员Sarah Knafo表示,欧洲需要建立数字生态系统政策来追赶中美。她提出的重点包括:消除私营创新投资壁垒;发展节能计算与区块链基础设施;保障数字金融隐私。Knafo同时指出,如果所有右翼政党投赞成票,该提案有很大机会获得多数支持,但左翼政党正在向中右政党施压以阻止其通过。
  • 2025年7月:欧洲议会将进行全会表决。 在ITRE委员会通过报告后,该提案预计将于7月在欧洲议会进行全会表决。此次投票将是决定欧洲科技主权愿景能否最终转化为政策的关键一步。

事件发生的动因:

这项科技主权提案的提出,是欧洲深感落后于全球主要科技强国,并希望通过战略性的政策调整来迎头赶上的强烈愿望的体现。其核心动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 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加剧: 报告明确指出欧洲在多个战略科技领域落后于美国和中国,这使得欧洲面临着在数字经济时代被边缘化的风险。为了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确保经济的独立性和竞争力,欧洲必须在科技领域实现自主可控。
  • 供应链安全和韧性需求: 依赖外部技术和基础设施会使欧洲在面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或供应链中断时变得脆弱。建立自身的科技能力,特别是在半导体、关键通信基础设施等领域,有助于提升欧洲的战略韧性。
  • 数据主权和数字金融隐私保障: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变得尤为重要。提案中提及保障数字金融隐私 underscores the EU's commitment to protecting its citizens' data and financial information, reducing reliance on third-party controlled platforms and services.
  • 培育本土创新生态: 提案呼吁消除私人投资创新的障碍,推广节能计算和区块链基础设施,这反映了欧洲希望通过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技术创新来培育更具活力的本土科技生态系统。通过支持“AI巨型工厂”等项目,欧洲也希望降低本土企业开发AI解决方案的门槛,从而刺激更多创新。
  • 价值观的体现: 欧洲一直以来都强调以人为本和伦理导向的数字发展模式。对自由软件的推崇以及对数字金融隐私的强调,都体现了欧洲在科技发展中对开放性、透明度和公民权利的重视。
  • 人才流失的担忧: 提案起草人Knafo强调,欧洲拥有追赶美中所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但需要合适的政治框架让他们留在欧洲工作。这表明欧洲也意识到留住顶尖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来吸引和保留人才。

结论

综上所述,欧洲科技主权提案的提出,是从战略层面应对全球科技变革、保障自身经济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举措。尽管提案的通过仍面临挑战,但其背后展现的欧洲求变、求强的决心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