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现象:假装上班走红与大学生创业热潮并行'
职场新现象:假装上班走红与大学生创业热潮并行
工作这事儿,最近咋这么玄乎呢?你最近刷手机的时候,有没有瞄到那些“假装上班”的帖子?特别火爆,眼看着成了职场新奇观。与此同时,又有一股大学生创业热潮在默默滚动,创业项目一个劲儿地冒出来。真是一边是“假装上班”的奇葩思潮,一边是年轻学子热血沸腾的创业舞台,两种完全不搭边的景象,竟然在这段时间碰头了。让我这做过几年职场“老兵”的,心里咯噔一下,倒不是真的觉得这现象怪得没道理,反而觉得,这倒和当年我投简历时的那种迷茫感惊人相似。
假装上班的“假”与“真”
先说说“假装上班”吧。这到底是啥玩法?简单说,就是有人专门租办公室,来个“装一天”那种——你坐在那里,朝九晚六,即使没有真正的工作任务,也要表现给自己和旁人看你在认真上班。听起来有点荒唐,可别小看了这事。朱冠霖,那个国企出来的年轻人,一条“假装上班”的视频火了之后,居然真干起来了。他在济南开了个专门提供“上班氛围”的办公空间,配齐了会议室、休息室、零食区,甚至还有直播间。他说,很多人就想找个地方,能让自己像个“正常工作者”一样进入状态,不管是为了自律还是想给别人一个交代。
其实,很多人上班的感觉,有种淡淡的假,总觉得整天瞎混,老板不严,环境松散,内心深处却慌得一批。用“假装上班”来制造压力感?有点像给心灵打鸡血的“心理处方”。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公司甚至开始拿出简历优化服务,告诉“租户”们该怎么站队,怎么表现,简直是职场培训小型现场版。这未免太魔幻,但不能否认的是,这反映了现代职场人面对工作的无力感和渴望归属。
大学生创业,热情派 VS 现实派
再看那边,大学生创业热潮的浪潮汹涌澎湃。从成都大学创业双选会,到那场简历设计与模拟面试大赛,年轻人正实打实地在拼命塑造自己的职场竞争力。那些大大小小的创业项目,想象力和创造力爆棚,有的甚至把粮食安全、宠物科技、环境保护都搬上舞台。
这里我特别喜欢那个简历设计的比赛,选手们花心思在自己的履历上打磨,明显跟“假装上班”那边的“表演”很不一样,他们是真刀真枪地搏杀未来。你看,简历就像他们的自画像——要么高昂,要么谦逊,反映的是他们认真的态度和梦想。
这其实是对“什么才是好职场”的深刻思考。大学生们用创业来讲故事,用努力来铺垫自己的前半生,而“假装上班”的人似乎在用另一种消极的表达方式,去面对职场的荒诞感。两者对比,竟然都在寻找个“活法”。
创业与职场的双向镜像
别小看这两股力量的存在意义,它们其实是当下职场和创业生态的双向镜子,映射出年轻一代对未来的迷茫和希望。创业项目聚焦创新,努力开拓自我发展的路径,像是冲出泥潭的火箭;“假装上班”则在寻求一种心理平衡,不想完全放弃所谓的“职场体面”,但又内心疲惫和焦虑。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工作与生活界限的模糊。很多年轻人碰壁后选择“假装”,因而也引发行业对“工作幸福感”和“精神错位”的讨论;而很多创业项目则成为了人才脱困的抓手,造就新路子,也把简历和职场形象打磨成了必要的“创业通行证”。
有趣的是,这个“假装”还能养活一帮做空间运营的人,某种意义上,市场倒是被这股怪异需求挖掘了出来。你想,当年我写简历、一边躲避HR电话的时候,没想到如今的年轻人们不仅面临着同样烦恼,还能“租个假办公室”,这种灵活的“职场消费”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谁的路更长久?
我个人觉得,假装上班这种现象,顶多是社会现象级的调侃和自我疗愈,偶尔给职场生活加点佐料。毕竟,人得有梦想,但活下去还得靠扎实一点。创业虽然累,但至少是走出了舒适区,真正挑战环境和自我。
不过,不得不承认,现代职场不管怎么变,简历这东西依旧是敲门砖,无论是假装上班营造的“工作态度”,还是大学生创业者们精心雕琢的“自我介绍”,都绕不开它。把这两个热潮放在一起看,你会发现,现实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复杂,更需要智慧和勇气去面对。
也许未来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这群年轻人怎样在“假”和“真”之间找到合适自己的平衡,既不委屈求全,也不盲目冲动。创业与职场并行不悖,倒成了他们独特的进阶姿势。你说,这年头,能把“假装”和“真干”玩出花样,也算是挺有才了,不是吗?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