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国外卖市场仿佛进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美团、淘宝闪购和京东,三大互联网巨头你方唱罢我登场,把补贴战演绎得如火如荼。其中,美团更是以当天突破1.2亿订单的惊人纪录,拿下了这场战斗的骄傲头衔。想想以前,我们点个外卖可能都还在纠结要不要加个小料,如今这场订单狂潮,直接刷新了大众对于吃的想象力和消费力。

美团1.2亿单,背后有多猛?

7月5日这一天,美团的即时零售单量峰值冲破了1.2亿,其中餐饮订单就超过了整整1亿单。听起来像科幻,但这可是实打实掐头去尾后的数据。换句话说,等于全国每秒钟都有上千笔外卖订单被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团那天的配送员几乎是“超人”模式启动了。

这股洪流背后少不了美团“满25减24”等猛招补贴,简单粗暴地拉低消费者点餐门槛,仿佛只要敢下单,美团就敢血本无归。虽然不少人吐槽这种补贴是烧钱,但只要刷下去,平台的订单量就会像烟花一样被炸开。美团似乎正用订单堆出了一座堡垒,疫情后即刻零售战场上的攻坚战役已经开始。

美团1.2亿单破纪录

淘宝闪购、京东不甘示弱的“补贴杂技”

没当美团高兴太久,淘宝闪购7月5日的日订单数也飙到了8000万,日活用户突破2亿。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非餐饮订单超过1300万,反映出淘宝闪购不仅仅盯着饭碗,还瞄准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淘宝打出的500亿补贴战旗帜,简直是直击用户钱包底线。

京东外卖则以另一种“持久战”策略显身手。这家刚上线不久的平台,在短短4个月内,让近200个餐饮品牌的销量飙升破百万。京东大手笔砸下百亿资金,以“双百计划”扶持品类品牌,这动作颇有“军师运筹,千里驰援”之感,虽然京东的订单量没美团那么惊艳,但后劲十足。

整体看,这是一场不是只有吃货参与的“豪赌”。平台以商家和消费者双边补贴组成了战场的主旋律,谁在这场游戏里能“活下来”,不只是资金实力的问题,而是运营效率、供应链弹性和用户心态的综合较量。

淘宝闪购与京东竞赛

补贴大战——用户是幸运儿还是未来的困局?

消费者这会儿简直乐开了花,大额优惠券像黄金雨一样洒满平台,几乎可以说是“人手一爆款”。平常高价的订单,这会儿只要点两下就能最低价收入囊中,甚至有人调侃说:“点外卖还能赚补贴,生活真是甜蜜得不要不要。”

但冷静下来,补贴战拉高的订单量其实让后端如骑手配送、系统服务器都扛不住了。市场的供需关系被打破,外卖小哥的工作强度陡增,配送时间时不时被拉长,用户体验时有波动。甚至有平台的系统出现短时崩溃,订单堆积、配送延迟,这些都是高强度补贴下的副作用。

想象一下,每天几十亿补贴喂养的外卖市场,能撑多久?有人说,这种烧钱是“烧给未来”的布局,但未来到底有多远?钱烧完了,消费者流失怎么办?对商家来说,习惯了“白菜价”订单,会不会忽略了品牌的长期价值?

外卖配送高峰压力

谁是赢家?甚至连赢家都在焦虑

我个人觉得,外卖三巨头目前算是棋逢对手,暂时无人能一枝独秀。补贴成了他们最直接也是最残酷武器,短期内拉动订单、挤压竞争对手几乎是“必杀技”。但可悲的是,就像一场不愿停歇的马拉松,这补贴烧得再猛,最后谁都逃不脱成本的魔咒。

不光是钱的问题,平台的系统稳定性、配送效率、商家和骑手的满意度也成了瓶颈。如果说从单纯“抢市场”到“守市场”之间只差一步,那这步就需要更多智慧和耐心,光靠投钱堆量显然不能长久。

我也听过不少骑手的吐槽,今天这么多订单,拿回的报酬却不够体面,甚至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被透支。作为消费者,我倒是挺感激这波补贴带来的实惠,但也开始有点矛盾,毕竟持续的商业模式是否健康,一半是技术一半是人情味。

下一个角逐点是?

既然烧钱战看似无休止,互联网动态里关注的不仅是订单量,还有三巨头能不能真正解决“效率”和“质量”的瓶颈。也就是说,不久的将来他们在差异化服务和供应链创新上,必定要有更大的动作。

政策层面上,监管也越来越严格,像是“不能无限烧补贴,得规范市场秩序”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对平台提出了更高的社会责任要求。或许这将迫使三大平台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更加重视消费者体验、骑手权益和行业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如果要我赌一把,我觉得谁能先在供应链透明化、配送效率还有智能调度系统上取得突破,谁就可能在2026年打破这场无底洞式的补贴拉锯,赢得更长远的市场信任。

毕竟,外卖市场不止是让你饿了吃饭,还得让每次点外卖都成为一种舒心的期待,而不仅仅 是“刚好赶上又一个补贴”,这才是真正的未来。

中国的外卖三巨头补贴战,像极了风口上的一条大鲨鱼,谁能游得更稳,更持久,谁才能吃得更全也更鲜活。等着瞧吧,这场互联网动态里的“外卖大战”,才刚刚开场。

外卖大战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