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首迎未盈利企业IPO:大普微获受理,深交所新政赋能创新
创业板首迎未盈利企业IPO:大普微获受理,深交所新政赋能创新
说起创业板,一向给人的印象就是那些已经盈利、看起来稳稳当当的企业在那儿秀肌肉。可这回,历史真是翻篇了——大普微,那个还没完全盈利的家伙,居然首开先河,成为创业板上首家“未盈利”企业IPO的受理对象。听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有点“不按套路出牌”的惊喜感?
大普微:科技“硬核”的新玩家
这家公司干的活儿不能小瞧,主战场是数据中心用的固态硬盘SSD,目测这行业不但供不应求,门槛还挺高。更难得的是,大普微不仅仅是买现成芯片拼装,而是靠自研主控芯片与核心固件算法打天下。7成以上的产品搭载自家芯片,真真切切的自主创新啊。这也是深交所看上的重要因素之一:新政策下,门槛不再只看盈利数字,更重视企业的“硬实力”和成长潜力。
外界常说“创业与职场”的路子太难走,但把目光放长远一看,像大普微这样的企业,其实正在向咱们展示自主创业的新路径——以技术创新立根基,以资本市场开拓更广阔天地;也算是给那些创业打拼的年轻人种下了一股信心。
深交所第三套标准:创新企业的“绿色通道”
不得不说,这次政策调整真给了创业板一剂强心针。过去,没盈利的企业望门兴叹,现在,深交所开门迎客,这放宽的姿态承载着对创新的期待。第三套标准出现,就是专门为优质创新企业量身定制的:预计市值50亿起,营收5亿不到也没关系,重在“创新+潜力”,说白了,就是给那些正培育中的“未来独角兽”脱胎换骨的机会。
主席吴清在论坛上一番话简直点燃了大家的热情。他说,创业板着眼于长远发展,坚决扶持科技创新,无论企业是否立刻盈利,关键是要有“真功夫”。这一举措无疑激活了市场,像是给一盆冬寒中封冻的泉水轻轻摇晃,理解成“自主创业”的朋友看到希望了吧。
市场反应:风吹草动里藏着韵味
听,市场在动。大普微的消息一出,创业板指数也跟着舞了一曲,涨了个1%+,双创龙头ETF也坐上了飙升的快车。投资人们眼睛都亮了,毕竟谁不想赌赌未来可能爆发的创新力量呢?这不,资本市场的青春期有了新的兴奋点。
但话说回来,市场从来不是只有花香,风险同样存在。未盈利企业能不能撑起故事里的未来壮阔篇章,还是得看后续表现。虽然这政策打通了“绿灯”,可谁也不敢保证红绿灯下一秒真敢全速狂奔。不管怎样,至少今天创业板这扇窗大开了,让更多“在路上”的创新企业有了进城的机会,也给创业与职场的群体带点实实在在的“落地气息”。
创业这条路,其实就是不断试错、曲折前行。看大普微的故事,多少像极了那些砥砺前行的年轻创业者:没那么多舒坦光环,挑战接踵而至,但依旧在硬核技术里拼命闯出条血路。如今,这条路旁边有了更坚固的护栏——资本市场的新标准、政策的放宽,让未来的风景更值得期待。
这事儿给那些立志自主创业的人上了堂生动的课:别光盯着账本上的毛利和净利润,你还有资本和市场的“护航”,只要肯钻研,真诚创新,迟早能把“未盈利”的标签逐渐撕下来,画上一个漂亮的句号。
在这大变革的时代,创业板这个曾经“净盈利者乐园”正式开启了“黑马模式”,说不定下一位大普微,就活跃在某个日夜兼程的创业者身边。而我们这些看客,既得学会看懂规则,也得学会为敢闯敢拼的人热辣鼓掌。
一切才刚刚开始。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