谊砾控股发行0.2亿港元可换股债券布局Web3.0
谊砾控股最近搞了个挺有意思的动作——0.2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发行,直接押宝Web3.0。说实话,这件事表面看起来就是一笔融资,但背后透露的信息,远比数字和条款复杂得多。
“零息”也能生钱?谊砾的融资套路
先说说,这次19,950,000港元的零息可换股债券是什么鬼。可换股债券本来就是个“小混合体”,债券加一层股权转换权,等于是给投资人一个未来变身股东的机会。谊砾这回把转股价定在0.25港元,微微溢价于最近的0.244港元收盘价,手法还算谨慎。不过,折算下来,转换后新股占到增发后的15.57%,对公司股本稀释幅度不小,股东们要擦亮眼。
这融资不光是拿钱——简言之,资本市场这波浪潮是没闲着,尤其互联网动态频繁,投向Web3.0的热度持续升温。其实这跟之前石墨产品和电子制造的传统业务差距挺大,谊砾明显想让自己“装”一波高科技劲。当然,将目光投向Web3.0,既是跟风也是战略,需要掂量掂量。
Web3.0,风口还是陷阱?
Web3.0这词儿,倒是挺时髦,去中心化、数字身份、区块链这些概念砸在谊砾的融资说明里显得格外亮眼。看起来,谊砾是想从第三代互联网里挖一方宝地——只是,Web3.0的拼图尚未完全拼好,市场的不确定性很大。
不禁让人疑问,谊砾的研发团队和资金配置是否真能跟得上这个节奏?年初到现在,许多项目都被“白皮书美学”裹挟,技术与概念展开了一场“谁更空”的角逐。融资是给钱,但能否用到点子上,转变成切实产品,这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
从互联网动态上看,类似谊砾这样的小型控股公司开始试水Web3.0,说明这个浪潮已经从巨头聚焦,逐渐渗透到中小盘股。融资不只是数字游戏,也透露着这些公司在抓紧时间搭建下一个增长点的野心。
投资人Zhang Yi的底牌是啥?
这次融资全部由一个叫Zhang Yi的认购人出手,额度全包。单一认购人下的融资,省去了多方博弈,但风险集中——如果Zhang Yi选择未来转股,持股结构会有较大变动。想到这里,不免让人猜测,这是不是某种内部战略部署?还是说Zhang Yi与谊砾之间有着更深的合作意图?
“透明度”这一点,资本市场向来挑剔,尤其对新兴技术领域的项目投入。若单一认购人身份信息宽泛,市场或许会有所顾忌,但如果这是某个技术大佬愿意背书,那就是另一回事。投资人选择显得这次融资的故事更耐人寻味。
这笔钱真能换来未来吗?
花钱总是容易,花得值不值钱,那就是另一档事。谊砾控股这次融资,虽然金额不算巨头级别,只是“二千万港币小打小闹”,但在Web3.0投资风暴中,任何一环都不能小视。实时看到的互联网动态,行业还在摸索阶段,从象牙塔学术理论到广泛商用,距离耐人寻味。
投资人和市场都热切盼望谊砾能用这笔钱做点真实的事儿,不论是用区块链搭建数字身份平台,还是布局去中心化金融(DeFi),或者做元宇宙那些看起来炫酷的东西。但同时,也得认清行业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成长的曲线往往是波澜起伏。
说到底,0.2亿港元对于一家综合性控股公司来说,并非天文数字,可是这一步棋要走得有点谱,才能换来未来的叫好声,而非空荡荡的口号。如果谊砾能把融资和研发真正对接起来,带来些切实的成果,很可能借着这波互联网动态的秋风,扬帆起航。
总结那点儿闲话
谊砾控股的这桩融资,像极了老式酒馆里听到的那些“未来科学计划”,有点炫目,也有点烟雾弹。零息可换股债券不仅是融资工具,更是谊砾向市场喊话的信号:我们盯上了Web3.0这个风口,准备造出点儿花样。
但毕竟,这种新鲜感背后,藏着的是摸索和风险。不少人兴奋地加码,而更多人,则是在好奇和谨慎之间摇摆。未来这条路,谊砾能走多远,也许只有时间和资本市场的脉搏能告诉我们。
想想看,融资这事儿,就像跳水比赛——看起来就是跳下去那么一刻,但真正紧张的,是水花落下来时,整个姿势对不对,声音大不大,观众是不是真的喝彩。谊砾这次融资,刚好给我们上了一堂互联网动态和融资策略的“复合课”,也许这会是他的新起点,也许只是热闹一时。不过,拭目以待,毕竟,谁不想在Web3的故事里,捞回点儿真金白银呢?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