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天的上海,好像一夜之间按下了城市未来的“快进键”。7月26日,随着上海首次发放主驾无人自动驾驶示范运营牌照,这座繁忙不眠的都市竟然变得有点儿像科幻片的背景——街头那些悄无声息的Robotaxi开始合法跑上街头,让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不再停留在试验田,而是切实走向市场和民众日常生活。科技热点里,这无疑是今年不可错过的一出大戏。

上海“主驾无人”示范运营,谁说无人驾驶只是空中楼阁?

说真的,这一次牌照发放可不是简单的“造势”,它代表的不光是官方对新技术的认可,更是自动驾驶商业模式被“正式”承认为合法行业的标志。小马智行、百度智行、赛可智能这些名字,在圈内早有分量,此刻被赋予在上海核心区域,如浦东机场、张江科技园和世博园这类交通枢纽和高端商务区“随便跑”。想象一下,不久后乘客只需掏出手机,下单后迎接你的不是人类司机,而是穿梭在都市丛林中、自主决策的智能网约车——这种场景不再是电影里远在天边的设想。

上海自动驾驶城市场景

而这次覆盖的路网超过1000公里,细节值得玩味,上海把重点放在了“主驾无人”和L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上,不是那种仅限封闭场地、时速受限的低阶自动化。它扩大了自动驾驶的应用疆域,从高速直通机场的专线到繁华市区的穿梭,逐步揉合自动驾驶与真实城市交通的复杂度。换句话说,不再是训练场上的花拳绣腿,而是真刀实枪上路“叫板”传统出租车,挑战交通法规和市民使用习惯的极限。

北京广州双城联动,自动驾驶成网络态势再升级

别以为上海一个人在玩火。北京和广州同样没闲着,北京示范区面积扩展到600多平方公里,覆盖机场接驳、办公与居住混合区域,在亦庄到大兴机场的通勤线上实现了较为成熟的自动驾驶服务。广州则以文远知行的Robotaxi闻名,运营车辆超过300辆,八条运营线路让市民真正体验24小时无人驾驶服务。这两大一线城市的示范区形成了相互呼应的自动驾驶网络层面,推动中国自动驾驶商业化快速进入“多点开花”阶段。

北京的示范运营场景布局,如同城市交通的一张超大蜘蛛网,打通了机场、商业区和住宅区,普通市民使用频率日渐攀升,让人不禁想问——是不是未来自动驾驶才是日常通勤的标配?广州的24小时运营,某种意义上破解了无人驾驶服务的时效制约,填补了出租车及网约车在非高峰时段运营效率低下的短板。

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

技术风口:端到端大模型与“世界模型”的深度博弈

不过,光靠牌照和运营网络可还远远不够,技术是这场变革的发动机。过去几年,从模块化感知到路径规划的自动驾驶系统正在被端到端深度学习大模型替代。这听上去有点“魔法”成分,感知决策不再分割成一环环小任务,而是直接揽收来自摄像头、雷达各种传感器的“原始”信号,经过庞大神经网络直接输出转向加速的指令,这带来的决策连贯性和反应速度大大提升。

更令人兴奋的是“世界模型”技术的突破,这种模型能模拟真实复杂交通环境的动态变化,预判前方车辆、行人甚至天气的变化,宛如给自动驾驶车辆装上了“预知未来”的灵犀感知。智己汽车把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融合,打破过去“黑箱”模型的局限,利用领域规则引导学习,避免算法“跑偏”,这让安全性和应急反应水平获得质的飞跃。

自动驾驶技术示意

我觉得这不只是技术上的跨越,更是对传统驾驶逻辑的革新。别忘了,开车这事儿其实充满了直觉和经验,也带有不确定性。现在这堆科技在试图教机器“如何像人一样聪明”——只是比我们人类还冷静、快速、准确。

法规松绑,路权开放才是关键“闸门”

讲了这么多技术和规模,如果没有法规层面的大幅度突破,自动驾驶就是“裸泳”。上海这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赋予“主驾无人”车辆合规的上路资格,它像打开闸门的水闸,让自动驾驶真正放水流入现实市场。将来,当用户真的能体验到无人驾驶出租车时,普及速度大概率不仅受限于技术本身,更看政策法规和路权管理的逐步完善。

我忍不住想到过去多少新技术在法律配套不到位时被卡死,比如电动自行车政策那么迟缓,最后闹出不少尴尬场面。好在上海这回算是下了血本,放手让真正的L4级主驾无人上路,从万台规模往百万台攀爬指日可待。这无疑也为其他城市树立标杆,随着北京、广州乃至更多城市加入,自动驾驶规模效应将带来成本下降和服务优化,加速“自动驾驶普及潮”。

展望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的北京味道

眼下,整个行业期待的焦点是10月即将举办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特别是在北京亦庄,预计将针对各种自动驾驶技术与产品进行较量和展示。Robotaxi、Robobus、自动驾驶货车齐聚一堂,正式拉开了国内乃至全球自动驾驶产业规模化竞赛的序幕。

这些展会不仅是技术走秀,更是市场和政策的风向标。看到越来越多具备功能完善、监管许可的自动驾驶车辆站上台面,想象哪天你我真正可以坐进无人驾驶车里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到达目的地,这样的未来不再遥远。

上海注入新动力,自动驾驶商业化路上加速狂奔

回头看这条路,从2010年自动驾驶还是梦话,到如今上海率先发牌,整个行业、城市和乘客都在被人类自己造出的智能机器重新定义“出行”二字。有人说自动驾驶太遥远,有人说法律和技术永远跟不上节奏,我倒觉得上海这一步棋走得实在,既有政策的落地支撑,也有技术的强力护航——它让无人驾驶离我们不再是天方夜谭,而是热气腾腾、沸点直冲的现实。

可能你我都还没准备好放弃方向盘的手感和道路上的“人情味”,但不可否认的是,Robotaxi的故事已经开始在上海路灯下、机场高速上,悄然展开。而这,也许就是智能驾驶技术拿下新赛道的开始,一场属于未来的交通革命。欢迎坐上这辆时光车,前往不远的明天。

未来自动驾驶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