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中国区裁员聚焦HBM 全球停研移动NAND转战数据中心
美光中国区裁员聚焦HBM 全球停研移动NAND转战数据中心
这事儿,说白了,其实是美光在中国市场的一次大刀阔斧的“瘦身”。2025年8月11日,美光正式宣布在中国启动裁员,主要砍掉的是嵌入式团队研发、测试与技术支持人员,波及上海、深圳等核心地区。裁员背后,是美光全球战略重新洗牌的缩影:终止移动NAND的研发转攻高带宽内存(HBM)和数据中心市场。
这波操作,一下就把“创业与职场”两关键词狠狠戳进了这场原本冷冰冰的半导体大戏里,既牵动员工生计,也透露出行业风向的微妙变化。
全球停研移动NAND:美光的赌局和妥协
移动NAND曾几何时是美光寄予厚望的增长点,毕竟手机、平板、笔记本的存储需求曾是刀口舔血的战场。可现实给了美光一记“响亮耳光”:这块市场增长极其有限,竞争激烈到几乎让人窒息。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对移动NAND需求不仅疲软,还有更深层的政治和安全掣肘。
正因如此,美光决定全球终止移动NAND产品的开发。简单来说,就是承认这条路走不通,收手不玩了。大家都知道裁员是最敏感的词汇,在这里更像是“战略收缩”的代名词。
且不说新冠时期的供应链崩溃和全球芯片巨震,这次裁员也有中国网络安全监管压力的双重影响。去年中国网信办就点名美光产品存在安全隐患,要求停止采购,这无疑对美光中国区业绩是沉重打击。这样多重打击下,裁员和停止移动NAND研发几乎成了一条必经之路。
中国市场的魔咒:压力山大
美光在中国的日子,可以用“风雨飘摇”来形容。陷入被限制采购、市场份额下滑的境地,实属情有可原。
根据最新市场调研,美光在中国Mobile LPDDR市场份额被压缩到了个位数,营收贡献也只有12.1%。说直白的,就是市场基本没有给美光留多少活路。你要知道,中国内存和闪存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本土大厂和韩国巨头们你来我往,谁减速了,马上就被追赶超车。
所以,裁员虽然是个人的苦痛,但对于美光来说,是拿企业未来作赌注的选择——不在路上浪费资源,专注自己能打得过的战场。
HBM和数据中心:押注未来的赌桌
话锋一转,美光的全球表现却并非一塌糊涂。2025财年第三季度营收93亿美元,增长了37%,这不是少数人能轻易做到的。营收增长的主力是DRAM业务,尤其是HBM,高带宽内存表现出色,环比涨幅近50%,这可是高附加值的产品,技术壁垒极大,市场也正值爆发期。
HBM业务代表的,不仅是速度,更是AI、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的核心需求。在这些领域,美光的第三代HBM3E技术领先且能效突出,这为他们打开了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的大门。
若说移动NAND像跑得扎实但不够快的马,HBM则是那匹如今正处于冲刺状态的烈马,美光明白,这才是未来赌局里必须押下的筹码。
行业震荡下的“断舍离”
裁员不是某一家公司孤立的现象。连新加坡的ASMPT都关厂裁员了950人,这说明全球半导体上下游的震荡波正在扩大。从美国整体经济来看,裁员人数增加,也印证了大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增长放缓。
其实,半导体行业一直是“风云变幻莫测”,技术更新快,市场需求波动大,一旦战略失误,很可能就是覆巢之下无完卵。美光这波收缩移动NAND,转攻数据中心和HBM的做法,既是无奈的防御也是主动出击。
我觉得,作为职场竞争者或者创业者,有时候也得懂得“断舍离”。毕竟盲目坚持一个不再有市场价值的方向,只会加速自我耗损。
说到底
美光这次中国区裁员,不只是简单的人事调整那么简单。它是一场围绕市场冷暖和技术转型的“博弈”。长远看,美光要确保自己在高端内存和数据中心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舍弃低效业务,用资源聚焦可持续增长。残酷吗?肯定。但对于如今日新月异的半导体行业来说,这样的“痛”是必须要吞下的药。
对于那些被裁的研发和技术支持同事,他们的经历警示我们:创业与职场这条路,风雨凛凛,永远没有一帆风顺,谁也不能铁板一块。更多的是,要有随时准备适应和转变的心态。
回头看,或许美光的这次“搏命”,是对市场的一种清醒回应,也为中国半导体行业注入一丝颠簸后的思考与调整。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