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两融余额突破2.1万亿 电子计算机板块获超300亿杠杆资金
2025年8月18日,整个资本市场彷佛被按下了“加速键”,两融余额突破了2.1万亿元大关,这数字摆在眼前,还是让人有点震惊。回想起这条新闻,不禁让我想起那年股市初涨,似乎一切杠杆资金都找到了新的归宿——电子与计算机板块。你说这是不是一场“互联网动态”的翻版?融资的浪潮真是来了,而且带着一股看得见摸得着的重量级力量。
两融余额冲破2.1万亿,杠杆资金为何如此激进?
2.1万亿元,这个数字不是随随便便能挂上的。它意味着啥?意味着市场的资金杠杆玩得更开了,投资者们信心爆棚,纷纷举起融资这面大旗冲进股票市场。你要知道,之前十年这种余额始终未能突破,而今年就一跃而上,真不是偶然。
这个数值涨得这么快,最关键的还是这些“钱”跑到了哪里。显然,跑到了电子和计算机——两大科技硬核板块。电子板块单日融资净买入达到230多亿,计算机也不甘示弱,紧跟着近82亿。像寒武纪、中芯国际这样的半导体巨头,再配上中兴通讯这样的通信硬实力,融资资金几乎都蜂拥而入,活像一拨强劲潮水,极力撬动市场的底层资产。
这一波资金的注入,与今年陆家嘴论坛散发出的信号密不可分:科创板新标准落地、科创债ETF迅速吸金300亿,甚至面向产业升级的政策风向,都是助推融资资金大展拳脚的背景。说白了,就是国家动真格地帮科技企业输血,市场跟风动作就顺理成章。
市场也跟着嗨,指数一个比一个靓
8月18日,上证指数涨了0.85%,稳稳站在3700点;更有意思的是创业板一口气涨了2.84%,突破2600点大关,明显是融资资金带来的“红利”。你要问为什么创业板涨得那么欢?答案其实不复杂:融资资金不光单干,还很挑食,它们偏爱那些有技术、有前景的成长股。
资金流向其实透露着玄机:非银金融板块当天也没输,74亿元的融资净买入几乎是打了补丁,这表明资金开始向有内涵、有盈利的板块跑,而非盲目博弈垃圾股。东方财富,新易盛这类头部公司融资额在20亿以上,成为资金动向的风向标,它们背后的动能远不止于此。
国际资本也不闲着
境外资金怎么说也算是“瞄准”中国市场的真实写照。截至8月19日,有139家A股中报披露公司被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大手笔买入,这不光反映了市场的吸引力,也说明了外资对中国高科技股的巨大兴趣。想当年,纳斯达克指数都淡定地涨了5%,国际资本和本土资金此消彼长,形成了一股合力,推动科技成长赛道成为投资狂欢的主菜。
这其实很有意思,境外大佬们在不断享受科技盛宴的同时,也在用脚投票告诉你:这场融资潮不只是热闹而已,更实打实地贴上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标签。
热钱涌动,风险与机遇并存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融资带杠杆的风险。杠杆资金一旦变得过于疯狂,市场会不会像脱缰野马一样失控?实际上,就我观察,2025年上半年杠杆资金表现较为理性,很少出现盲目追涨杀跌的剧烈现象。券商的分析师也提到,融资余额虽然攀高,但整体资金流动依旧健康,哪怕有点“高速”,也还算得上是“局部加速”,市场整体控稳了方向盘。
不过,真要我说,这种“车速”仍需留意,毕竟市场的风云变幻比谁都快。今天两融余额突破2.1万亿,明天就可能出现资金紧张、市场回调。毕竟金融市场没有谁能稳当当地飞上天,每次大动作背后都带着不确定性。
这场融资潮对未来意味着什么?
我倒觉得,这一次融资热潮的主轴其实告诉咱:投资者越来越看重硬实力,尤其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这些硬科技领域。国家战略和资本的风向似乎更同步了,科技创新不仅是口号,而真真切切有了“钱”来支撑。
再进一步说,这些资金一旦落实到研发、制造、产线扩展,技术升级就会加速,中国的科技产业链也将更完整、更具全球竞争力。这个过程虽然不会一蹴而就,但能感受到融资的浪潮正是推动着这个船不断向前。
未来的日子里,这股热钱还会不会继续涌入?说实话,没人能打包票。但至少现在它们都扑进了科技成长的怀抱,资本对中国经济新动能的信心,正在慢慢发酵,催生出更具活力的市场。
最后,给还在犹豫的朋友们一句话
如果你还记得那一年互联网泡沫,融资很热闹但很多泡沫都破了,那么这次也别光盯着数字狂欢,把眼光放得长远些。杠杆资金固然猛,但真正能熬过大浪的,是那些技术硬、核心实力强的公司,哪怕融资规模膨胀,市场稳步前进的态势仍是关键。
这就是2025年8月18日,一个充满融资能量的日子。杠杆资金引领了市场的节奏,科技板块成了耀眼的主角,资本市场与国家战略的“联动”清晰可见。未来会不会继续高潮迭起,咱且看风云变化,心里多了几分期待和警觉,就足够了。毕竟,这股融资热浪不仅关乎数字,更关乎时代的脉搏。
评论功能已关闭